全国各地“侨梦苑”建设风采(六)
2023年no.1 本期策划
编者按:
“侨梦苑”是由国务院侨办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旨在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引导侨胞参与中国建设、共享发展机遇,形成万侨创新局面。截至目前,共在全国15个省区市挂牌设立了17家“侨梦苑”,各地“侨梦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对侨智侨商侨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成为广大华侨华人成就自身事业、融入和贡献国家建设发展的热选之地。为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侨梦苑”,从2022年第2期开始,本刊陆续介绍和展示各地“侨梦苑”建设风采。
全国各地“侨梦苑”建设风采(六)
浙江宁波“侨梦苑”:
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推动万侨创新行动
浙江宁波“侨梦苑”是国务院侨办设立的全国第16个、浙江首个“侨梦苑”,自2017年5月挂牌设立以来,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已逐步形成“一核两翼,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着力建设一个面向华侨华人来甬创新创业的综合性引才留才平台。“一核”,即浙江余姚人才创业园,挂牌成立于2013年,是宁波引进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总规划面积12.05平方公里,致力打造“一园三基地”(孵化基地、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的发展布局,重点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机器人小镇”建设。“两翼”,即中意(宁波)生态园和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两个拓展区。中意(宁波)生态园位于余姚市,成立于2014年,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26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了欧美高端汽配、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中节能低碳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基地和清华启迪科技创新园。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位于江北区,成立于2015年,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着重发展电商产业、智慧产业、类金融产业、文创产业和总部经济。“8个分区中心”:2019年开始,在全市8个相对成熟的园区成立分区中心,即宁波生物医药产业园、宁波海曙区“众创空间”、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园、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奉化经济开发区“千人创业园”、宁波环杭州湾(慈星)智能产业园、37°湾象山科创中心。
宁波市委统战部以“侨梦苑”建设为抓手,引导海外侨胞深度参与改革开放,不断发挥“侨梦苑”引智引资平台作用和辐射效应,自挂牌以来,入驻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企业303家,资金规模近654亿元,其中余姚核心区已累计注册或签约项目393个,141个项目已投产或开工建设,总投资超640亿元,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42名。
创新工作机制体制,构建发展新格局。建立浙江宁波“侨梦苑”建设合作联盟,打造“侨梦苑”建设2.0版,实现全市“侨梦苑”区域全覆盖、“一核两翼,辐射全域”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发挥“侨梦苑”各园区建设主体作用,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基础环境建设,提供具有侨特色的精细化服务。将“侨梦苑”建设纳入全市统一战线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建立“侨梦苑”园区申报、信息通报、管理考核等工作机制,确保“侨梦苑”建设取得实效。
加大引智引资力度,提升品牌新效能。充分发挥“侨梦苑”集聚侨务资源和侨智侨技吸引力,持续开展海外专业人士宁波行(走进“侨梦苑”)、“智享侨梦苑,创业在宁波”“百名博士走进侨梦苑”“百名侨商走进侨梦苑”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生命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等领域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外国专家参加。2022年举办3场专题活动,引进侨企5家,促成21个项目签约,涉及金额超3.68亿元。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中的领军人物并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快速形成了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人才项目集群,加速产业融合发展。如通过国内溅射靶材领军人物的牵线搭桥,吸引了一大批海外顶尖技术人才及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侨梦苑”,打造溅射靶材全产业链,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激发华侨华人热情,营造创业新氛围。发挥“侨梦苑”功能,加强华侨华人创业创新孵化、培训与辅导,激发他们的双创激情,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依托“侨梦苑”科创孵化基地等载体,为初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留学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孵化环境,给予房租、税收、培育等方面优惠与便利,提供公共研发、检测等便利服务,加快企业成长步伐。引入创业创新导师团队,涵盖在宁波成功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知名企业家,开展“一对一”指导和组团式服务,鼓励、吸引、指导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甬创业创新。深化实施助创专员制度,推行全程代办等服务。建立为各类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的培训与辅导,每年选派海外高层次人才赴国内知名高校进修,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和双创能力。
完善双创扶持政策,打造服务新体系。充分用好用足现有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使广大华侨华人充分享受创业创新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和奖励等扶持政策。出台鼓励海外华侨华人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从政策层面引导高端侨商资源落户“侨梦苑”。如余姚出台人才新政25条,将侨梦苑建设纳入其中,提出“4个500万”政策和重大项目最高支持可达1个亿的资助政策。创新投融资服务,加大“资智对接”,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性融资扶持资金投资人才项目力度,加大对海外人才及团队项目的金融扶持。如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设立北岸智谷海邦人才基金,重点扶持新材料、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领域人才项目。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深化为侨“三服务”行动,推动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项目对接、审批代办、创业孵化、金融服务、生活便利等全链条特色服务。深入实施人才生活服务“3h工程”(housing、home、health),有效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
广东汕头“侨梦苑”:
以侨为桥 打造华侨华人聚集创新发展平台
2017年9月,经国务院侨办批复,广东汕头“侨梦苑”正式落户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规划面积为480平方公里,直管区面积约28.82平方公里。
自设立以来,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汕头“侨梦苑”着力打造华侨华人聚集创新发展平台和文化交流传播基地,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新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经济聚侨,打造现代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充分利用侨乡资源和国家级平台优势,推动建成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核心机房并实质运营,高规格高标准协助承办由工信部和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大会期间与19家数字头部企业进行产业项目合作签约,签约投资金额超300亿元,目前中联睿新、首都在线等14家企业已经落地。着力推进总部经济产业聚集发展,已有宝能、明园、雅士利、纺织服装总部大厦和潮商集团等14家总部企业落地,总投资约231亿元,吸引500多家企业注册落户。加快建设华侨产业园,引导支持华侨华人投资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已吸引香港立讯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逐步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生态布局。
强化创新引领,打造数字经济特区。加快抢占数字经济赛道,大力建设离岸数据交互枢纽,积极推进软件定义广域网试点等新业务落地,助力汕头建设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先行区。充分发挥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作用和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溢出效应,牢牢把握侨乡“三个1500万”的优势,谋划建设汇侨联侨绿色算力节点和聚侨联侨数字经济试点,搭建通侨联侨“数字桥梁”,把海外华侨华人通过跨境链路紧密连结起来。
集聚金融资源,发展侨特色金融产业。深耕特色金融创新“试验田”,拥有“华侨板”、华侨产业母基金、“助企贷”信贷风险补偿金、供应链金融等一系列金融平台和资源,集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40余家,为入驻企业做好资金配置和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华侨板”已累计挂牌企业663家,实现融资超14亿元。“助企贷”融资项目累计投放贷款202笔,共计4.99亿元。华侨母基金及子基金已投资项目10个,合计投资金额超1.51亿元。
加强文化引侨,打造为侨服务优质平台。致力建设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中心,持续开展海外华文教育,获评首家广东省“华文教育创新发展基地”,有效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打造“华侨之家”,服务新侨创新创业需求,为海内外侨团(商会)搭建一个敦睦乡情、参观考察和交流合作的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弘扬“侨”文化,讲好侨乡故事。建设华侨试验区国际侨才港,引进海外留学人员、侨青人才入驻,开展创新研究、创业孵化。目前,国际侨才港已引进项目和入驻企业共计63个,常驻办公人数近百人,众创空间入驻率达100%。
聚焦政策惠侨,打造聚侨联侨重要枢纽。推动出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条例》,有效保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引导华侨华人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的优势,全面参与华侨试验区建设。制订出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管理办法(试行)》《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吸引、鼓励更多包括优秀侨资企业和高端华侨华人在内的专业人才落户汕头“侨梦苑”,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出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关于加快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试行)》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新型产业用地项目产业准入资格认定细则(试行)》,对新型产业在税收减免和土地出让上进行重点支持,推动新型产业“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效能,精简审批材料,压减审批时限,打造“一站式”“管家式”为侨服务平台和专门通道,切实解决企业招商引资、登记落地、经营发展等困难和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