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华文教育的特点与变革
2016年no.1 华文教育 作者:王芸
据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华侨华人约有120万,新南威尔士州(以下简称新州)华侨华人约60万。中文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语言,全澳大中小学及民间学习中文的人数,保守估计至少有15万人。在澳大利亚新州教授中文的学校主要有三类:周末制华文学校、将中文设为外语学习科目的公立中小学以及设立中文课程的高等院校。其中,周末制华文学校是澳大利亚发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力量,约有140所,学生近4万人。
一、澳大利亚华文教育的特点
(一)主流社会关注、支持华文教育。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提倡多元文化政策,澳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意识到把各民族语言学校办好,对当地青年的就业前途、对国家的未来发展都极为有利。随着中澳经贸合作加强,两国经济互补深化,澳各界人士强烈呼吁培育更多懂得与中国打交道、熟悉中国事务的人才,那些既懂中英双语言、又理解中澳双文化的人才日益变得炙手可热。2014年首个针对澳政要议员的中文班开办,正是应对了政要们的心态和需求。随后在周末中文学校里陆续开办了学习中文的成人班、在读大学生班、商务班等,中文热再度兴起。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政府提倡多元文化和各民族平等政策,鼓励各民族社区自行开办周末社区语言学校,以弥补主流学校在族裔语言教育方面的不足,联邦政府甚至还拨出一些款项支持社区语言学校的发展。新州政府给民族社区周末语言学校每年每位符合资格的学生的补助也由2011年开始从60澳元增加至120澳元。尽管杯水车薪,但对周末制华文学校是很大的支持。另外新州政府还给予周末华文学校在使用校舍、编写教材、师资培训等方面一定的支持。2014年起,中文被列为全澳中小学选修课程。至今,新州开设中文选修课程的中小学已有137所,新州教育部规定中文是中小学选修的外语课程,考大学时外语科可以选考中文,所有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由易到难4个中文等级(beginner、continue、heritage、background)中的一个报考并计分,华裔子弟可选择后两个之一。近来,新州社区关系华人顾问委员会还多次表示,新州政府愿意帮助华文学校进一步解决困难问题,努力提高华校的办学水平,增加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增进主流日间中文学校(以下简称日校)与周末华校的联系和衔接。
澳联邦总理、新州州长等政要曾考察过华文学校,同时吸纳华文学校校长进入亚裔联会等主流民间机构、并聘请成为部长华人顾问委员会成员,积极听取来自华文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新州政府官员不仅自己参加赴华访问团,还动员日校校长参加访华团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2010年,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文教部与新州教育部北悉尼教育局签署合作开展华文教育工作的协议。2012年,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文教部与新州教育与社区部办公室签署了合作开展社区中文教育工作的协议,2015年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裘援平常务副会长一行的见证下,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文化交流部与新州教育部签署了合作开展新州华文教育工作的协议。裘援平常务副会长表示,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与悉尼新州教育部合作开展中文教育的共识越来越多,层级日益提高,内容更加丰富。
(二)华文学校与主流学校交流融合。周末制华文学校与主流教育中的日校是教授中文的两条不同体系,周末制华文学校因在周末借用日校的教室而与日校校长日渐熟悉,并通过组织校长访华团让日校校长对中文及中华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目前,华校与日校交融程度日益增加,二者在教材教法上相互借鉴,在华校学习中文的成绩也有望逐步被日校认可;随着学习中文需求增长,2015年一些日校开设了课后中文班,聘请华校教师任教。华校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日校课程紧密的教学内容将课后班上得生动有趣,日益受到家长的欢迎,未来日校课后班有可能形成更大的市场。
(三)华文教育基金策划成立。早在2007年8月澳大利亚广州同乡总会就靠拍卖筹款设立了澳大利亚广州同乡总会华文教育基金,并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运行管理,基金专项用于开展“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华文教育活动。2014年9月几个成功的企业家酝酿成立了澳大利亚华文教育基金会,并赞助澳大利亚华裔相济会举办的“寻根之旅”夏令营杭州营,取得良好效果。澳大利亚华文教育基金会成员计划由华人企业家、澳主流企业家、中资机构和侨团组成,将重点资助、支持与华文教育及中华文化相关的活动和项目。
(四)中文国际学校蓝图酝酿。近年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提出创办中文国际学校的想法。2014年初,在一次专题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创办中文国际学校很有必要,可效仿已成功举办的悉尼日本国际学校、犹太双语学校的做法先行准备,后续稳步跟进,条件成熟时在政府、社团、企业、慈善机构、个人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成立。目前,有侨团已初步探索成立了一家中文国际学院,建立了十几个小型课室,聘请教师面向华裔及非华裔儿童双语授课,并举办了一些中华文化讲座,深受好评。
二、澳大利亚华文教育的困境
(一)周末制华文学校缺乏固定的经费和校舍。周末制华文学校由于政府资助少(每生每年120澳元)、学费低(每小时5-15澳元,社团办的中文学校收费更少或不收费)、人工昂贵,普遍缺少固定的办学经费,许多事情校长要亲力亲为,以尽可能减少经费支出,学校的正常运转基本靠校长和老师的义务工作和爱心奉献才能保障。因经费匮乏,学校无固定校舍,一定程度制约了发展,拖累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本土化教材紧缺。华文学校多使用国务院侨办开发的中文教材。虽改编过多次,但还是达不到澳洲学生教材要求,内容上也距澳本土相去甚远。所幸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材编写组已为澳改编了本土化教材,希望在使用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以满足需求。
(三)师资水平急待提高。部分华校高水平师资相对匮乏,每年学生都在流失,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州政府每年为社区学校师资安排培训项目,国务院侨办也长期开展华文教师证书班、师资培训提高班等,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与北京四中联手开设了远程网络师资培训课程,上述措施虽有实效但仍无法满足需求。
(四)中文高年级学生流失严重。目前,澳洲出生或很小就移民来澳的华裔子弟参加澳高考hsc考试可选的是heritage中文课程考试,但由于这个考试有一定难度,父母为让子女在高考中拿高分,就鼓励她选修其他语言,这导致了很多一直坚持在周末华校学中文的学生到了高年级放弃中文科目,中文高年级学生流失严重。
(五)华校与主流教育体系衔接不上。周末制华文学校与主流日校的中文选修课、课后中文班所教授的学生背景不同、程度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别很大,特别是周末华校每周只学习2-3个小时,是补习性的、被动性的,缺少连贯性的学习和练习,远不如日校成体系。华校的中文成绩不能与日校衔接、日校不承认华校,两者不能相辅相成是澳大利亚华文教育发展的大问题。
三、澳大利亚华文教育的变革
(一)重新认知华文教育功能,推动当地民众了解喜爱中华文化。澳主流社会对华文教育的大力关注与支持,调动了华文学校参与主流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他们一方面踊跃参加能够代表社区学校与新州政府对话沟通的唯一机构“新州多民族语言学校联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他们积极融入主流,对社会事务建言献策,开始在影响主流民意方面发挥作用;再者,他们开办的政要、商务、成人、大学生等各类型中文班,组织的官员访华团、校长访华团等,通过教授中文进而宣传中华文化,让受众在学习中了解欣赏中国文化。
(二)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措施得当,助推华文教育发展。新州教育部“让语言连接社区”的新政将会让教师有更多机会提高专业素质,也让新州更多学生参与社区语言学校学习中文。新政将通过学业成绩记录机构,向在社区语言学校学习的毕业生颁发学业认证,这意味着学生在华校学习的中文成绩有望获得主流教育体系的认可;加大hsc考试heritage中文课程推广,降低heritage中文科目难度系数、加大计分权重、在大学录取时给予一定倾斜等措施,将大大减少高年级学习中文学生的流失。随着华文学校与主流学校的交融,将进一步促使中澳双方政府部门联手合作推动中文教育发展,将进一步促使国务院侨办与汉办联手推广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这些必将给原有的华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作者系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