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斐济逸仙学校为例 探析斐济华文教育模式-pg麻将胡了模拟器

pg麻将胡了模拟器首页  > 华文教育   > 正文
以斐济逸仙学校为例 探析斐济华文教育模式
2018年no.2-3 华文教育 作者:王建国

  斐济逸仙学校以华文教育为特色,是斐济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管理最规范、教学质量最高的中(小)学之一。2018年4月12日,中国驻斐济大使钱波为该校颁发国侨办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牌匾,并为该校扩建教学楼剪彩,揭开了这所斐济名校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历史悠久 桃李满园

  逸仙学校由当地华人创办,小学部成立于1936年,中学部成立于1986年,建校初衷是为了向华人子弟提供基础英语培训,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当地社会,同时传授中华文化,让民族优秀文化世代相传。建校伊始,只有17名学生,由于缺乏政府资助,学校发展举步维艰。在当地各界华人倾力支持下,学校各项工作逐渐迈上正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越来越多华人选择让子女进入该校接受教育。20世纪50年代,斐济政府开始派遣教师到该校任教,学校也开始面向斐济所有族裔招生。多年来,逸仙学校为斐济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得到了斐政府和社会各界认可,当地政商成功人士皆以子女在该校接受教育为荣。

  目前,逸仙学校占地4公顷,拥有2幢教学楼、2个实验室、2个图书室,并拥有电脑机房、绘图室、会议室、篮球场、橄榄球场及能容纳上千人活动的礼堂,学校共设置13个年级,从幼儿园一直开办到大学预科班,在校学生1100余人。近年来,逸仙学校着力提升华文教育质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推广活动,接待了国内多个省部级访斐团组,同时积极参与中斐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增进中斐民间了解和友谊、推动中斐友好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9月4日,该校各界知名校友齐聚一堂,共同庆祝逸仙小学成立80周年暨逸仙中学成立30周年,斐济总统孔罗特与时任中国驻斐济大使张平共同出席校庆活动并致辞,高度评价该校为斐济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多元和推动中斐文化交流作出的卓越贡献。

  不忘初心 传承中华文化

  建校80余年来,逸仙学校一代代华人校董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将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作为办学特色。虽然学校目前已接受斐济教育部和华人校董会双重管理,但校董们仍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坚持把中文列入学校正式课程,逸仙学校也成为斐济目前仅有的两所教授中文的学校之一。

  目前,逸仙学校小学部在校学生700余人,必修中文;中学部在校学生390余人,其中9至10年级必修中文,10至13年级选修中文,使用国务院侨办和国家汉办提供的简体中文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对象不仅包括从中国转学到斐济的学生和当地华人子弟,也包括当地斐济族、印度族及来自周边岛国、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其他国家的学生。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该校将学习中文的学生分为高级班和初级班,高级班用汉语授课,初级班用英语授课。在校董会和中文教师共同努力下,学校华文教育取得积极成效。2014年,逸仙中学选派的学生在第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获得了唯一一个“最佳才艺表演奖”。2014年,逸仙学校代表斐济,向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化司、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和人民日报海外版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组委会投稿32篇学生作文,其中8篇作文从30多个国家的20.7万份投稿中脱颖而出,取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逸仙学校华文教育取得成功原因探析

  (一)海外侨胞对祖(籍)国的朴素情感是其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内在动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联系故土和亲人的精神纽带。无论身在何方,方块字和中国话已成为海外华人维持民族特性、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逸仙学校能取得今天的办学成就,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校董会成员对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情和执着,得益于侨胞们对子女学习中文的热切期盼和对学校的慷慨支持。斐济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朴素情感是他们在华文教育领域80余年接续奋斗的根本动力。

  (二)国内和海外一线部门的大力支持推动逸仙学校华文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多年来,国内有关部门和中国驻斐济大使馆对逸仙学校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务院侨办多次向该校捐赠中文教材、中华文化书籍、民族服装、乐器等大量中华文化用品,2013年起还连续3年在该校举办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华文教育名师大洋洲巡讲团自2015年起连续3年对在斐从事华文教育的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国家汉办自1986年以来已累计选派39名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到逸仙学校教授汉语。目前,除从当地聘请的3名中文教师外,还有3名国家汉办派遣的公派汉语教师在该校任教。依托国家汉办的支持和使馆的具体指导,公派教师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中文写作、中文演讲、书法、汉字听写比赛、中文歌曲大赛、汉语桥中学生比赛等系列活动,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教师们还向学生们介绍有关节日的起源和习俗,带领学生们制作春联、福字、海报、贺卡,包饺子、剪窗花、包粽子、包汤圆……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该校中华文化推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寓教于乐,深受华裔青少年和各族裔学生喜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此外,中国驻斐济大使每年都向该校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颁发大使奖学金,进一步激发华裔青少年和当地学生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的积极性。2018年竣工的逸仙中学扩建教学楼,由广东省惠州市政府援建,将专门用于逸仙中学中文教学。作为逸仙学校华文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和新起点,该扩建教学楼的正式启用和“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称号的获得,为该校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三)华社三宝资源互补,实现多赢。近年来,在驻斐济使馆积极引导下,在斐各侨团求同存异、和睦相融,每逢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都会联合举办大型活动,斐总统、总理、部长等政要多次应侨界邀请出席并致辞,进一步提升了华侨华人在斐地位。逸仙学校校董会与斐济华人教育协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斐济华人教育协会积极参与华人抵斐160周年游行和庆祝集会等大型活动,同时充分发挥逸仙学校资源优势,多次为侨社大型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孔罗特总统和姆拜尼马拉马总理多次在逸仙礼堂出席有关活动,当地华文媒体《斐济日报》和斐济华人新闻网对有关活动积极报道,进一步提升了逸仙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逸仙学校在校学生和青年毕业生还组建了斐济华人青年会。该会会员的舞龙、醒狮等表演已成为在斐侨社大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斐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年春节,无论华人商铺还是当地人开设的商铺均请华人青年会舞狮祈福,增添节日喜庆气氛,祈求来年财源广进。这些中华传统文化活动也进一步增进了斐济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近年来,通过相互借力和相互支持,斐济侨团、侨校和侨媒形成了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在斐文化机构通力合作,打出了弘扬中华文化的组合拳。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海外华侨华人“根”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提升自身生存发展竞争力的要求日益迫切。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同姆拜尼马拉马总理达成的构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重要共识指引下,中斐关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合作方兴未艾,人文交流不断深化,斐济人民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逸仙学校、斐济中国文化中心、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三家机构组成了从幼儿园和中小学到大学再到社会民众的一整套中华文化推广体系,对斐济各年龄段的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做到了全覆盖。近年来,在驻斐济使馆的积极协调和推动下,三家机构通力合作,取得了1 1 1>3的良好效果。斐济中国文化中心积极协调国内访斐文艺团组到逸仙学校进行演出,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对逸仙学校的中华文化推广活动积极予以设备支持,逸仙学校也有意识地安排该校学生在斐侨团和斐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大型活动上表演舞龙、舞狮和中华民族歌舞,并邀请学生家长和当地人民参加有关活动,推动中斐文化交流。如今,逸仙学校已逐渐成为当地人民了解华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作者系中国驻斐济大使馆侨务领事)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pg游戏官网登录入口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