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探索推进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2022年no.3 经验交流 作者:成都市委统战部、武侯区委统战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作为国务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区,是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辖区内文化底蕴深厚、市场主体活跃、营商环境良好、对外开放深入,具有较好的侨务工作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武侯区现有侨界群众33000余人,聚集了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140余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372家、侨资企业1000余家,各类创新创业载体41家,外资企业1000余家,是成都新侨、归侨侨眷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成都市委统战部积极联动武侯区委统战部,搭建交流平台,通过举办“新侨夏令营”共谋创业发展,摆好“新侨龙门阵”分享创新经验,护好“武侯侨立方”促进资源转化,认真探索做好新时代侨务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
积极凝心聚力,做实暖侨服务。坚持把暖侨惠侨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侨界群众在工作、生活和思想上的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问题。2021年以来,累计走访慰问侨界群众、归侨侨眷32人次,发放慰问金17.8万元,妥善处理侨界群众子女入学、生活需求、住房保障、工资待遇、就业就医等方面的来信来访12件。通过耐心沟通、贴心服务,团结区内归侨侨眷自觉激发爱国热情、主动传播祖国声音、积极助力经济发展、自发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内陆城市侨务工作“桥头堡”作用。
构建工作机制,促进海内海外联动。成都市委统战部积极联动武侯区委统战部,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成立了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任指挥长,区侨办主任、四川大学侨联主席、望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任副指挥长的新侨创新创业工作协调指挥部,对新侨创新创业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注重加强工作统筹,着力推进资源整合,积极争取省、市侨办和欧美同学会的工作支持,加强与驻区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协作,组织开展各类联谊交流活动7次,参加交流人员760余人次。注重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工作质效,聘请四川大学侨联主席、物理学院研究员昂然,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健康食品研究室主任、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高鸿,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朱哲明,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高博,加拿大川渝总商会副会长、四川总商会副会长陈华,肯尼亚四川商会会长邓长武等21人为创业特聘顾问和创新特聘专家,为新侨创新创业工作进行面对面指导。
突出政策引导,服务主导产业。根据建设高科技文化区的工作定位,引导侨资企业围绕三国文创、华西大健康、新材料、音乐、电商等产业进行布局,做好人才、技术和资金的链接服务。加强与区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的工作协调,将民营经济发展与新侨创新创业工作结合起来,注重收集整理省、市、区有关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及时推送。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联谊交友活动,安排对重点侨资企业进行走访了解,通过解读政策,指导企业了解各类优惠政策和办理流程。截至目前,已开展走访活动16次,联系对接大健康、新材料项目8个,接触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600余人次,累计为企业提供服务200余次,覆盖人员1000余人。
深化校地协作,大力引进侨界人才。充分发挥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侨界资源积极参与环川大知识城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坚持以侨务工作为纽带,推动院校、地方政府和企业协同创新,借助磨子桥街区创新创业基地优势,深入推动与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音乐学院、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驻区单位在科技、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开展合作,携手促进新侨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扎实做好人才引进配套工作,加强与区人才办的协调合作,完善落实侨界人才引进系列政策,重点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聚焦重点领域,促进资源在地转化。引导侨资企业围绕文创、大健康、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开展创新创业和投资活动,做好人才、技术和资本的结合文章,组织《新型节能智能膜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等5个项目开展现场路演。突出重大项目在科技创新中的带动作用,聚焦高端制造业、新材料、医美、化妆品等领域,大力招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支持侨资企业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用好“蓉易贷”、武侯“科创贷”等金融产品,为侨资企业提供利率优惠和便捷服务,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切实做到资源在地转化。
注重协调保障,助力区域发展。区委统战部积极加强与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同,主动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依托省市党委统战部(侨办)、海外联谊会等渠道,做好商务和产业信息推介工作。注重发挥商会平台作用,加强与区工商联、区新经济局的沟通协调,协助组织商会和行业协会开展座谈交流,支持和引导侨资企业主动参加意大利鞋展、德国鞋展等活动。注重发挥归国留学人员作用,以侨创基地和海外联谊会为依托,高标准建设青年海归筑梦中心,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语言的新型招商团队。坚持首次招引和促进发展双线并行,建立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制”和“项目保姆制”,全程提供专业优质服务。用足用活政策优惠,支持侨资企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入驻涉侨企业37家,提供工作岗位600余个,年度税收贡献超过1000万元,吸引29名海外侨胞回国定居,有力促进了武侯区“国际商务高地•人文宜居武侯”建设,有效推动了武侯区全域侨创工作。
通过整合侨界优质资源,集中打造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实现了与驻区单位侨务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武侯区侨创基地建设工作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侨网、改革网、今日头条、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30余家媒体的关注报道,有力提升了成都市和武侯区侨务工作品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