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与海外华侨的一段真情互动-pg麻将胡了模拟器

pg麻将胡了模拟器首页  > 侨务回顾   > 正文
杨虎城将军与海外华侨的一段真情互动
2006年no.5 侨务回顾 作者:权好胜

  今年,是“西安事变”七十周年。

  1936年爆发的“西安事变”,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促进了国共两党的二度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事变领导者之一的杨虎城将军也因此而享誉海内外,亦得海外华侨的敬重和尊崇,并由此演绎出侨务史上的一段佳话。

  情系救国

  华侨热烈欢迎“抗日将军”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南京政府逼迫杨虎城将军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十七路军总指挥的职务,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派他为欧美军事考察专员,赴欧美考察。1937年5月27日,杨虎城离开西安前往上海时,周恩来同志冒险同机赴沪,代表中共为这位真诚的朋友送行。当年6月29日,杨将军乘船离开上海,开始了历时五个月的环球之旅。期间,他先后到达美、英、法、比、德、意、奥、瑞士、西、捷等国参观、访问,并过境日本、卢森堡和西贡(今胡志明市)、新加坡等地。

  杨将军出国期间,正值“卢沟桥事变”前后,海外各地侨社掀起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热潮,抗日侨团不断涌现,抗日宣传活动如火如荼,集会游行此起彼伏,捐款捐物源源不断,回国参战前赴后继……。杨虎城将军到达海外各地,为这股抗日救亡热潮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也受到各地华侨迎英雄般的欢迎。

  檀香山是杨将军赴美的第一站,当地有2.7万华侨,是孙中山当年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杨将军到达檀香山时,百余华侨代表和群众在码头鼓掌欢迎,并有妇女献上花环。当杨将军乘车抵达领事馆门口时,翘首以待的侨胞争相上前握手问候,合影、签名,还有侨胞送上纪念品和土特产。欢迎的人群高呼“欢迎抗日将军”等口号,气氛异常热烈。更有一位老华侨,手搭在杨虎城将军肩膀上,操着广东口音说:“杨将军,你走的路对啊!不赶走日本鬼子,我们老华侨也死不甘心!”杨将军紧握老华侨的手,动情地说:“我们全国人民都团结起来,一定要赶走鬼子,收复失地。”他们的话,赢得了在场侨胞的阵阵掌声。

  旧金山是旅美华侨聚居的城市,当杨将军乘船到达时,华侨因不知消息而未到码头欢迎。但当知道消息后,当地侨团的负责人、华侨中的代表人物、侨报的记者纷纷到将军下榻的旅馆拜访、致敬和讨论问题,致使将军的陪同人员感觉应接不暇,餐聚、讲演、座谈的邀请更是无法一一满足。据不完全统计,杨将军受邀出席了广东银行邝经理、《中西日报》社社长苏醒夫妇、杨清白堂和金山抗日会等侨团的宴请十多次;出席了国民俱乐部、斯丹佛大学中国学会、加利福尼亚大学、华侨抗日宣传大会等八九个团体的演讲会或座谈会,相互沟通,宣传团结抗日。

  杨将军在纽约住了六天,当地侨社安排了许多欢迎活动:专门召开欢迎会,欢迎杨将军莅临纽约,会上杨将军应邀演讲;杨清白堂、致公堂、纽约安民公会以及旅美著名侨领司徒美堂(1868-1955)、矿冶工程专家李国钦(1887-1961)等都先后设宴欢迎或相约进步人士聚餐欢叙。在纽约期间,杨虎城还应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中国学生会的邀请到哥大演讲,受到与会百余人的热烈欢迎。

  法国是当时欧洲华侨最多的国家,且旅法华侨具有爱国传统,是欧洲华侨抗日活动最活跃的地区。8月11日,杨虎城将军乘车到达巴黎,100多位华侨、留学生到车站欢迎。他们代表着全欧抗日救国联合会、旅法华工总会、旅法参战华工总会、巴黎中国出版社、巴黎中国国联同志会、亚西华工同盟会、浙江旅法侨商协会、旅欧中国妇女救国会等多个侨团。杨将军刚进旅馆,就有华侨代表40多人及《巴黎时报》、《救国时报》(其前身是《救国报》,1935年12月改用该名,吴玉章担任主编)的记者前来访问。《救国时报》于8月12日宴请杨将军,并邀多位中外记者与将军座谈。

  杨虎城将军于1937年10月29日登轮回国,在途经新加坡、西贡时,亦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迎送。成群结队的华侨高举“欢迎杨虎城将军”的横幅、小旗,乐队演奏着乐曲,青年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欢迎杨将军到达西贡。当晚,华侨“缩食会”举办有五六十人出席的盛大宴会招待杨虎城将军。第二天,西贡多个侨团组织了八百多名华侨的大游行欢迎杨将军。会上,杨虎城将军发表了抗日讲话。

  海外各地侨社对杨虎城将军的热烈欢迎,不仅表达了海外华侨对杨将军的钦佩和崇敬,更是海外华侨对中国团结一致,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殷切期盼。杨将军面对侨胞的热忱,斩钉截铁地说:中国绝不会亡!

  抚今追昔

  杨将军盛赞侨胞赤子心

  杨虎城将军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信仰孙先生的三民主义,显然也受到孙先生华侨观的影响,对华侨颇有好感,对华侨问题有相当的理解。他在讲演和回答提问时,多次涉及华侨及华侨问题,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高度评价华侨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的功绩。1937年7月9日,他在檀香山的讲话中就表示,“虎城此次奉我中央政府之命赴欧美各国考察军事,道经火奴鲁鲁(又称檀香山),本欲晋谒当地诸侨胞,面聆教益,借表仰慕之微忱,惟以轮行仓促,不能如愿,至以为憾”。将军对侨胞的尊重,由此可见一斑。他在演讲中还说:“虎城自我国辛亥革命开始,笃信孙中山先生主义,奔走革命二十余年。回忆孙总理少时曾至此地读书,嗣后组织革命党,以此地为海外策源地。我侨胞或参加革命杀身成仁,或热烈予以精神及物质之赞助,巩固组织。我国民主政治之建立,海外侨胞,尤以美国及其属地之侨胞劳绩最为光大。虎城常读孙总理遗教及中国国民党党史,益佩我旅美侨胞之奋斗与牺牲精神”(《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第3页)。由此可以看出杨虎城对孙中山先生的忠诚,对与中山先生同谋革命的侨胞的无限钦佩。不仅如此,杨将军还抱着“朝圣”的心态要瞻仰孙先生在当地的革命遗迹,只是因遗迹已荡然无存而未能如愿。当地侨团为了不致将军太过失望,找来几位参加过当年活动的老华侨给他介绍当时的情况。

  2.赞扬鼓励华侨回国发展民族工业。他在檀香山的讲话中回忆说:“(虎城)在主持地方军政时期,无时不关心海外侨胞的生活,每遇及侨胞,辄躬亲晋谒。得悉海外侨胞代表十余人,前往我国西北实地考察,建立民族工业,惟以事巨大,今犹未能实现。”言语之间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的不胜惋惜。他满怀信心地向侨胞介绍:吾国富源急待开发,尤以西北方面,如陕、甘、宁、青各省,矿产丰富,农村水利事业尤可尽量发展。并表示:深望我海外侨胞眷念民族危急,一本过去热忱,齐赴国难,共同援助中华民族,为使其日趋繁荣与强盛。将军爱国之情、希冀之切,溢于言表。只是在当时的局势下,将军的宏愿难以实现;今天可以告慰将军,开发大西北,侨胞援助国家建设已成为现代中国繁荣与富强的强劲动力。

  3.称颂华侨的抗日业绩,鼓动华侨为抗战胜利多做贡献。关于团结抗日的话题,是杨将军海外讲演的“主旋律”,其中许多话,既是对外国人讲的,也是对海外侨胞讲的。1932年8月2日,他在纽约侨团的招待宴会上,继在檀香山之后,又一次专门对侨胞发表了演讲。他说:贵公所襄助我国国民革命,资助过去对日抗战,兄弟尚在国内即极敬仰。他慷慨陈辞,激励侨胞,现当民族存亡关键,吾人决心牺牲,以热血唤起世界同情,则最后胜利必属于我。此时惟有对日抗战,才能保国家生存,惟有热血抗日,世界和平始得实现,望侨胞注意此点。他还满怀希望地说:现时,无论国内外同胞,须同负救国责任,一面实际援助政府,督促政府,促成抗日;一面扩大宣传,与国内互相声援,则最后胜利必属我国(《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第11页)。

  1937年8月31日,杨将军在柏林答记者问时,有记者问将军对于旅法侨胞的抗日工作有何意见时,杨答道:现在抗战已起,大家都应该立刻团结起来。过去的事不要再提,旧账不要再算,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在海外应该多作一点对外宣传工作,同时我很希望侨胞们尽可能地回国参加这次民族解放战争(《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第16页)。一些华侨和中国留学生,还真地响应了杨将军的号召,有十多人随杨将军同船回国抗日。

  孜孜不息

  将军真情走访“唐人街”

  杨虎城将军对华侨的敬重也是逐渐形成的。据史料记载,1928年春,杨虎城甫到日本东京,就出现在“中华留日社会科学研究会”(中国留日学生的进步组织,据说其成员半数以上是中共党员)以“中华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召开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出兵东北阻止北伐的大会上。后来,又参与旅日华侨、留学生的一些活动,使他深感“日本军国主义欺压中国人太甚了!”从而同情旅日华侨、留学生受欺凌的境遇,且自省“多年来认为中国留日学生,多半是‘亲日派’的糊涂想法”。欲借这次欧美之旅,进一步深入探解华侨情况。他在檀香山时就表示:至于海外侨胞生活,因环境关系,困难必多,虎城拟于悉心考察之后,报告我国政府,以期有所改善。所以,他不满足于宴请、演讲等场面上的活动,而是深入到“中国城”、“唐人街”,以至华侨家庭,嘘寒问暖,了解情况,结交华侨朋友。在檀香山,与老华侨座谈;在旧金山,他走进华侨家庭;在纽约,他去了唐人街,并到陕籍留学生宿舍与乡党一起用餐。在法国,他到华侨居住区巡视,还与华侨子女欢聚合影。在德国,他同中国留学生密切交往,请留学生一同去看话剧——高尔基的《母亲》,连续三个晚上与旅德抗日联合会会员叙谈。当他了解到留学生生活困难时,先后资助留学生约三千元(《我所知道的杨虎城》,第214页)。他在西班牙会见了国际纵队里的旅法华侨。在西贡,他到华侨聚居区巡访,了解越南华侨的生活,并认真地听一位老华侨向他诉说:当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我们的政府不抵抗,把军队撤入关内。那时一个印度商人问我,你们中国文化悠久,地大人多,这样好,那样好,为什么这次不打日本人?不把敌人赶走呢?杨将军,你们长年待在国内,哪能体会我们侨民的处境啊(《我所知道的杨虎城》,第277页)!

  杨虎城将军深入侨社,对华侨、留学生在艰难屈辱的环境中奋斗不息的精神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对他们与祖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情结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深情地对同行人员说:“不到海外,不知国弱的耻辱”,“不知侨胞的辛酸”,“不知侨胞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祖国的强大”。这三个“不知”可谓之将军“考察”的重要收获。

  心心相印

  华夏子孙同吟“抗日诗”

  杨虎城将军坚定的抗日主张、平易近“侨”的高风亮节,感召许多华侨亲近他、追随他,甚至成为知心朋友。

  美国侨领、著名企业家周崧先生(1879-1961)是一位爱国华侨,他早年参加民主革命,为祖国抗日多次捐款,对家乡和侨居地的文化教育亦多有贡献。周先生与杨将军在赴美的船上相遇,相同的抗日主张让他们一见如故,无话不谈。“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周先生获悉“北平郊区日军借故压迫中国军队,宛平城已被包围,双方正在相持中”的消息,即于当天晚饭后转告杨将军。杨虎城闻讯后,寝食不安,在查实情况后,当即致电宋子文:“弟以革命军人,何忍此时逍遥国外,拟由旧金山返国抗敌,乞转陈中枢”。杨将军到纽约后,周先生又将自己的车交杨将军作临时长途旅行用。

  在美国期间,杨将军还结识了美国著名侨领司徒美堂、《中西日报》社社长苏醒夫妇、矿业工程专家李国钦、广东银行经理邝先生等。杨将军的抗日信念得到这些侨界知名人士的首肯和支持,在美的活动受到亲切接待和关照。更值得提到的是侨报《先锋报》的两位负责人陈其瑗和冀朝鼎先生,他们向杨将军详尽地介绍美国社会的情况,提出考察的安排和建议,并多方协调组织实施。他们主办的《先锋报》先后刊登介绍杨将军生平事迹、欢迎杨将军旅美的文章,并跟踪报道杨将军在美的活动,为杨将军的抗日宣传活动鼓与呼。

  杨虎城将军在欧美“考察”期间,与当地的中国留学生交往密切,结交了一些青年朋友。杨将军接受留学生的邀请,为他们演讲、与他们座谈、听他们倾诉,甚至一处用餐。杨将军10月9日在法国巴黎的讲话中盛赞“中国青年在世界和平运动中一向是站在最前线的”,“无时不在血腥的枪林弹雨之下与敌人作殊死的血战。从‘一二九’以来的中国青年的英勇奋斗,不但使日本帝国主义害怕,而且也使所有的战争挑拨者胆战起来。这期间不知牺牲了多少有为的青年,然而立刻就有千万的人们补充上去了”(《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第17页)。杨将军不仅在美国结交了留学生朋友,他还资助十几位留欧学生与自己同船回国抗日。在返回的船上,他经常与这些回国的留学生交谈,友好地生活在一起。回到香港后,在面见蒋介石前,他还关照这些与他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对他们说:“我到了香港,就给蒋介石打去了电报,一直到昨天,才接到回电,说是叫我到赣州和他见面。我这一去,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让我抗战,那你们就来,大家一同干;一种可能是把我扣起来,那你们就另找抗日的机会吧。”并叮嘱“我明天就走。我走以后,如果三天以内没有消息,你们便不要再等了。”多么感人的一幕!已处特务监视之下,料到自己抗日愿望难以实现的杨将军,对“海归”朋友仍是一腔真诚,寄予厚望。

  光阴荏苒“西安事变”七十周年了,杨将军“以身殉志”也已半个世纪之久,但“千古功臣”那爱国、抗日,敬重侨胞、同情关心侨胞,与侨胞真诚交往的风范,是不会被时光销蚀的,必将永驻史册。

  (作者系北京华文学院退休干部)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pg游戏官网登录入口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