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侨务优势 服务发展大局-pg麻将胡了模拟器

pg麻将胡了模拟器首页  > 侨务回顾   > 正文
发挥侨务优势 服务发展大局
——建国60年以来的四川侨务工作
2009年no.6 侨务回顾 作者:周敏谦

  侨务工作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新中国六十年发展的历程中,侨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一条重要战线,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60年来,在党的侨务方针政策指引下,我省侨务工作从无到有,不断成长,迈入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内陆省份,四川侨务工作起步较晚,1964年成立了省人民委员会华侨事务处统管全省侨务工作。从1950年到1966年,我省在争取侨汇、改善侨汇物资供应、安置归侨、团结和照顾归侨侨眷、教育和发动归侨学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文革期间,侨务政策被全面否定,侨务机构被撤消,侨汇和侨胞投资停止,归侨侨眷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受到歧视和排斥,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和使用,许多人受到严重冲击,侨务工作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从改革开放大局出发,把侨务工作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关系的全局之中,提出“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著名论断,侨务工作迎来新生。1979年我省成立省革委会侨务办公室,1980年改名为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与省外办合署。1993年与省外办分设,成为省政府专司侨务工作的独立办事机构。1979年,我省召开了四川省第一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四川侨联组织正式成立。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按照“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我省全面展开了为归侨侨眷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政策的工作,及时落实华侨、港澳同胞的各类私房的返还和补偿政策,从根本上调整、密切了党和国家与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关系,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爱国爱乡的积极性,为侨务工作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到新世纪初,根据省委、省政府“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逐步将侨务工作对象从归侨侨眷拓展到海外华侨华人,把工作重点从落实侨务政策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积极开展引资、引智工作,侨务部门开始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引资引智的重要渠道。

  2005年,在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大有作为”的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侨务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作用,标志着侨务工作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意见》。全省侨务工作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内陆地区侨务工作大省为目标,着力培育壮大海外侨务资源,构建海外侨务工作网络,精心搭建侨务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三个工作平台,大力实施以引进侨资、侨智为目的的“引侨工程”,以帮助贫困地区兴学助教为目的的“侨心工程”,以帮扶困难归侨侨眷和贫困农牧民为目的的“惠民工程”和以做好华裔新生代工作为目的的“寻根工程”,全面推进侨务经济科技、海外联谊、国内侨务、侨务文教宣传等各方面地工作。同时,侨务机构更加健全,全省21个市州及各县(区、市)均设有侨务办公室,全省侨联组织超过500个,人大、政府、政协、党派和群团的“五侨”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侨务工作呈现出充满活力、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

  60年来,侨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引进侨资侨智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大力实施“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侨资企业四川行”计划,全省引进了一大批侨资企业和高新科技人才,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推动企业的技术、经营和产品的创新,带动四川产品和企业走向世界。从1995年到2002年间,省侨办每两年举办一届“川籍海外专家学者回乡省亲暨经贸科技合作洽谈会”。从2004年起,“洽谈会”升格为省政府和国务院侨办共同主办的“海外华侨华人高新科技洽谈会”(简称“海科会”),层次更高,影响更大,成效越来越显着,当年即促成经济合作项目67个、金额60多亿元人民币。2006年“海科会”促成正式项目合同20项,合同投资金额58亿元人民币;达成投资协议10项,投资金额15.47亿元人民币。2008年的“海科会”促成投资合作项目20个,合同总金额达100多亿元。“海科会”已经成为我省对外开放和引资引智工作的重要品牌活动。近年来,侨务部门通过“中国西部博览会”、“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海外华商中国投资推介会”等活动,加强项目对接和跟踪服务,极大地推动了四川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目前,侨资企业是我省外资中比例最大、投资最多、经营领域最广的群体,约占外资企业总数的70 %左右,外资投资额的60%左右,成长了一大批行业骨干企业。此外,“四川华商会”以及四川闽南商会、四川温州商会、四川广东商会、四川福建商会等涉侨商会汇集了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侨资、侨眷企业负责人,搭建起我省与沿海经贸交流的桥梁,成为我省引资引智的重要载体。一大批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也积极参与我省科教兴川战略的实施,仅成都市就有3000多位新华侨华人创业,在成都高新区开办了近300家高新科技企业。许多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还在我省科研、教学、企业管理等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海外对我友好力量日益壮大。四川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约60多万人,居住在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省逐步形成了面向“几千万”、搭建“大平台”、构建“大网络”、形成“大力量”的侨务工作思路,通过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团结海外侨胞。2004年,省政府和国侨办成功主办了“海外华侨华人纪念小平百年诞辰”,来自世界五大洲31个国家、105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代表和知名侨领、实业家莅川参加活动,累计捐款、捐物总额达1100万元人民币。2005年又成功举办了“世界客属第 20 届恳亲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汝岱、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以及世界各地的 3000 多名客家乡亲参加了盛会。2007年,省政府和国侨办成功主办了“华侨华人社团大会”,成立了 “四川海外交流协会”, 汇集了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国际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陈香梅,泰国正大集团永远荣誉董事长谢大民等一大批世界各地的侨界知名人士。目前,我省与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侨团建立了友好关系,与数千名海外重要侨领、知名华商和专家学者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在近50个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可靠的侨务工作基地,并通过他们与一些当地政要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同时,我们与海外较活跃和有一定影响的40余个川籍华侨华人社团的合作更加密切,拓宽与海外几十万川籍新华侨华人的联系,逐渐形成了一支在海外关心和支持四川发展的巨大力量。

  三、为侨服务工作扎实深入。关心和帮助海外侨胞及归侨侨眷的发展,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始终是侨务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上世纪50、60年代,我省积极吸收侨汇,为缓解物资匮乏、改善归侨侨眷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80年代拨乱反正期间,我省累计复查平反纠正冤假错案近2500件,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为我省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以后,我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先后颁布施行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四川省归侨侨眷企业事业权益保护条例》、《四川省华侨投资权益保护条例》、《四川省华侨捐赠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近年来,我省还根据省情和侨情新变化,两次修订了《四川省实施办法》,省人大常委会定期对侨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省级“五侨”建立并实施了涉侨信访案例分析会议制度,省侨办成立了“四川侨资企业法律顾问团”,依法护侨走上法制化轨道。省政府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做好城市居民中归侨侨眷最低生活保障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文件,积极主动为归侨侨眷解决实际困难。省侨办侨联坚持对归侨侨眷特困户进行救济补助制度,妥善解决遗留多年的南侨机工社保问题,创新开展社区侨务工作,把为侨服务落实到最基层。

  四、侨务惠民行动全面推进。实施侨务惠民行动是侨务工作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94年起,省侨办开始实施“侨心工程”,争取海外侨胞捐资帮助我省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的发展。15年来累计利用海外捐款2.3亿元人民币,新建、改(扩)建侨心学校、侨心卫生院460多所,建立了数十个奖助学基金,资助了数千名贫困学生。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侨心学校”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一所垮塌,没有一个学生受伤。近年来,省侨办侨联坚持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侨务冬赈”扶贫活动,每年救济贫困农牧民达1万户,50000余人,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儿1600多名。先后开展“侨务援藏”和“侨务援助四川革命老区和凉山彝族地区”活动,积极争取海内外捐资近2000万元改善藏区、彝区和老区的教育卫生条件。省侨办还联合涉侨部门、地方政府分别开展了“侨务促卫”、“侨务惠民”等行动,为困难归侨侨眷和农牧民开展义诊1200多人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五、文化宣传和华文教育工作实现飞跃。我省的侨务文教宣传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7年,省政府和中国新闻社成功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迄今为止我省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传媒盛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等领导及来自世界五大洲4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华文传媒负责人、国内主要媒体代表共计600多人参会,向全球华侨华人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四川。《四川侨报》和“四川侨务网”积极拓展侨务外宣工作,逐渐成为我省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渠道。从2005年起,省侨办以开展“文化四川”活动为平台,有计划地组织中医、厨师、文艺小分队,在世界各国开展慰问侨胞和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优秀巴蜀文化;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海外华文学校任教,组织数百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来川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和“巴蜀文化行”夏(冬)令营活动,增进华裔青少年对四川的了解和感情。这些活动对于推动四川走向世界,增强四川在海外的影响力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六、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优势。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省各级侨务部门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在及时组织灾情调查和慰问的同时,迅速向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和侨资企业发出开展“侨爱赈灾行动”的倡议,积极争取海外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华侨华人通过不同渠道向灾区捐款捐物达数十亿元,仅通过省侨办侨联汇集到位的海外侨胞定向捐赠资金就达2亿多元、捐赠物资6000多万元。四川侨务部门紧紧围绕全省抗震救灾每一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凝聚侨爱,汇聚侨力。在抗震救灾初期,先后实施了“侨爱赈灾行动”、“侨爱赈灾学校计划”、“侨爱赈灾就业计划”和“灾区儿童心理抚慰计划”。进入灾后重建后,我们在国侨办领导下又及时推出“侨爱工程─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计划”,集中侨胞定向捐款,重点投入学校、卫生院等公益事业的恢复重建。目前,省侨办侨联已受侨胞委托与灾区政府签订了300余个侨捐学校和卫生院项目的正式协议,实施“侨爱家园”、“侨心居”项目4个。为吸引海外侨胞参与灾后重建,省侨办组织了“携手共建——知名侨资企业家四川行”活动和“侨商千企四川行”活动,组织海外和沿海侨商来川参加产业恢复重建,为树立灾后重建信心,重树灾后开放新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2009年,国侨办和省政府共同主办“感恩侨爱——知名侨资企业家和海外华文媒体四川行”活动,100余位侨资企业家、侨领、华人慈善机构代表以及50多位海外华文媒体和部分中央媒体代表赴我省灾区考察,对侨务部门实施“侨爱工程”和我省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吸引了更多侨资企业关注并参与灾后产业恢复重建,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60年来,侨务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侨务工作。四川侨务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深刻领会邓小平的侨务工作思想,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实效的结果。

  二、坚持为侨服务与为国家大局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统一。只有把侨务工作摆进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去思考,把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与服务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为侨胞事业发展创造条件融入到全省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中,侨务工作的独特优势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坚持“大侨务”观念,不断培育和壮大海外对我友好力量。要打破四川侨务资源不多的瓶颈和制约,必须摒弃传统的区域地籍观念,面向几千万,着眼“大侨务”,构建“大网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加强海外联谊,广交挚友和诤友,形成一支宏大海外友好力量。

  四、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以侨为本、为侨服务作为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真心、真情与侨胞交朋友,以诚心、诚信与侨胞交流合作,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为侨胞服务,切实做到权为侨所用、情为侨所系、利为侨所谋。

  五、坚持团结协作,最大限度整合侨务工作资源。主动争取国侨办、中国侨联的支持和指导,切实落实“五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动各级侨务部门、海外侨团、省内涉侨社团以及沿海侨乡的合作互动,充分依托中心城市,主动配合各涉外、涉侨部门开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整合工作力量,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不断增强侨务工作的合力。

  六、坚持培养和锻炼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侨务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我省侨务工作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当前,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面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侨务工作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乘势而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畅通凝聚侨心的渠道,拓展发挥侨力的平台,丰富维护侨益的手段,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及海外侨胞、归侨侨眷事业发展服务,努力实现侨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再创新的辉煌。(四川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pg游戏官网登录入口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